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玛丽•哈德(MarieHarder)是潜心研究垃圾分类背后的行为转变原理的专家。她近几年一直在跟踪垃圾分类尤其是厨余垃圾的分类,上海爱芬环保的垃圾分类项目是她关注的核心项目之一。而爱芬也是WE&I的老朋友,从2014年的零废弃与低碳发展论坛中开始,我们就切入垃圾分类减量的核心痛点围绕“厨余垃圾除袋”等主题做Behavior的探究。
从工作坊开启的Behavior Change认知
2014年的零废弃与低碳发展论坛中,我们带领大家围绕垃圾分类减量的核心痛点“厨余垃圾除袋”做了设计思维工作坊。在工作坊的过程中产生了非常多有趣有用的创意和相应的原型。在后期的工作中,为了进一步的促进行为转变的发生,我们还相继携手爱芬环保做了“菜篮子”的设计工作坊、环保游戏的设计工作坊等等。

论坛掠影:https://m.youku.com/video/id_XOTM0MjAwNzMy.html?source=
TED发言
在2014年的论坛上曹蕾还和大家分享了如何在学校通过开展创新的设计思维课程的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减量工作。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ODcyMTY5NTYw.html?spm=a2hzp.8253869.0.0
用设计思维课程开启对社会问题和行为转变的认知
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看上去很大,很昂贵,很困难,还距离我们很远。但是,如果我们翻转过来从个体行为转变出发(具体的翻转如何发生,请参考:为什么行为变化对可持续性发展很重要)就和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未爱教育坚持在中小学开展社会创新课程,运用设计思维工具带着学生认识和理解社会问题,并且尝试从他们身边出发自己做出改变,并且带着其他人做出改变。
在我们的课堂上,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的同学们展开对海洋生物保护的调研,在研究中发现,塑料误食对海洋生物的生命构成了威胁。而我们普遍认为公共海域、公共河流跟自己的生活无关。因为中学生在校时间需要大量补充水分,却不愿意喝学校的白开水,于是就会大量的购买塑料瓶装水。对此,他们就开始了一场通过重新设计水杯的方式鼓励大家少用塑料瓶的运动。
详情:减少塑料瓶使用
改变成年人,和成年人一起发起改变
环视一下我们的四周,哪些东西被我们白白的浪费了?我们可以做什么为他们延长生命?开始试着对一件物品负责到底?从衣食住行乐开始,我们鼓励成年人尝试绿色生活方式,同时也也成年人一起发起绿色生活方式的改善。例如,我们和捷成集团的志愿者们的绿色生活方式实践
我们和来自不同领域的小伙伴们运用共创的方式探索设计绿色生活方式,例如“重新设计菜篮子”工作坊,下面是工作坊的成果。
原文阅读
活动中的精彩瞬间


如果你有跟行为转变有关的工作坊需求,欢迎跟我们联系。发送邮件到:leona@wenet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