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我有一个不好意思告诉别人的心愿,这个心愿从高一时候开始的,每次从宿舍走向教学楼的时候,我都会在心里默默地想,以后我要做一所学校,一所让学习变得非常美好的学校!
走向教学楼的路上能看到校门口大大的一行大字:“做走向世界的现代中国人”。这是一所县中,和所有的县中一样,清苦是主旋律,但是校长、班主任以及各科老师却是披着理想主义外衣的侠客,将我这样的学生从农村送往城市,送往世界。
每个人都想拥有一所心目中的好学校,只是我们太缺少资源。就好像我的梦想一样,不是不想做,而是缺少资源以及获得资源的能力。
3月,春天来了,我的梦想又从心底往上冒,我在心底安抚它,再多点耐心。下决心去做了高黎贡山的徒步,徒步的时候想着就只看1米远,否则就走不完一天10小时的路程了。在学校这件事情上,似乎也是这样,知道有一段很远的路程,所以就踏实的做当下的行动。
可是,仅仅是安慰自己还不够,我开始盘点z和一个月自己做了什么跟“梦想”有关的事情呢?回顾过去的一个月,有一个惊人的发现:我和伙伴们似乎已经在建一所学校:
一所云端的学校;
一所共创为特色的学校;
一所终身学习的学校;
一所同伴之间相互学习的学校;
一所做中学的学校;
一所开往内心里的学校;
一所开向未来的学校;
一所“关心”的学校……
接下来和你分享
3月
这所学校发生了什么!
—-曹蕾
Peer Care 私董会
01
—
006期私董会教练技术研习营
感谢教练:何永平
感谢助教:lulu、静雯、刘波
感谢给予信任和投入的14位学员
以上视觉记录来自于刘波
欢迎报名007期研习营的报名
007期私董会教练技术研习营 | 在支持他人的过程中,成长自己
02
—
000期《领导者意识进化》读书会
当我们为自己和他人的成长创造可能性时,就增加了世界上思考、协作、慈悲甚至是爱的储备能力。
—-来自何老师的分享
以上来自001期的读书会何老师分享
欢迎关注我们6月002期招募
03
—
相约星期二,一期一会
3月30日 职业成长主题
3月23日我和我的家庭
3月16日 公益人自我成长
3月9日 不确定之旅
3月2日 VUCA时代,如何处理个人和职业的关系
感谢主理人:静雯、朱梓洵;
4月,我们开启了和三家机构的私董会合作
Makeable
Makeable 作为 IMPACT+ 的线上服务平台,于2020年由 Impact Hub Shanghai 发起,专注于可持续创新创业服务,致力于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创业者、投资人和相关产业机构提供资讯洞察、赛事、孵化、创业服务和投资对接等机会。
WEable青年创新
WEable是恩派公益发起、赋能青年创新的社会企业。我们相信每个青年天生就有创新原力,通过构建青年创变者社区,组织社会创新和商业创新主题的跨界共创行动,赋能青年共创美好,激活创新原力,为世界创造惊喜。
栗子人才
美好工作聚集地,汇集以创新的方式推动解决社会问题的工作岗位。
教师赋能
01
—
美丽中国支教教师赋能项目
感谢美丽中国的信任和伙伴们的投入
项目评估伙伴:秦冬梅
学员成长教练:陆静雯
PBL培训讲师:沈立岑
美丽中国伙伴:杨立、杨智娥
在2月线下培训的基础上
3月共计完成了4场线上培训
在学员的启发下,完成了对财商大概念的思考
02
—
鼎太小学非遗主题课程PBL化咨询
浦东二中心小学学科项目化咨询
湖北恩施学院项目化学习教师培训
筑桥小学摄影社团课PBL化教师咨询
南京雨花外国语小学教师培训及支持
11门非遗课程
6个年级的美术课程如何项目式学习化
5个年级的综合实践课程如何项目式学习化
5门大学专业课程的项目式学习化
共计完成了3次教师培训
28小时的教师1对1咨询
10小时教学研讨
……
谢谢陪伴的伙伴:沈立岑、瞿菁
可持续发展教育实践
01
—
碳中和主题MiniPBL
在自然之友的支持下
未爱教育设计了碳中和主题内容并发出邀请
收到10所学校的申请
3月共计完成4所学校的试点:
四川省苍溪县城郊中学
湖北恩施学院
宝山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北京市陈经伦中学团结湖分校
4月我们继续!
感谢研发和讲师工作团队:瞿菁、朱梓洵
02
—
零废弃学校建设项目
春节如何“FOOD FOR ALL”
从最初的推文
到最终的成果
感谢瞿菁为孩子带来的指导
感谢甘南贡献了很多美好的文字
03
—
地球一小时
“我为自然发声”工具包
研发及测试支持
历时近半年的研发,推出
在2021年的地球一小时正式推出
感谢一个地球自然基金会环境教育部门伙伴
和你们在一起工作我们学习到很多
这是我们的3月报告,
期待有你参与的4月。
邀你一起共创有爱未来!
关于我们
未爱教育,致力于打造基于研究的教育创新实验室,通过孵化教育公益产品,推动儿童及青少年的“关心品质”的发展,创造有爱的未来。我们以促进教育公益系统性变革为愿景,致力于研究、支持和实践更多的“关心”特质的教育创新。我们希望通过联合一大批的非营利组织,基金会,学校,教育局,企业以及社会人士,打破行业、专业和文化界限,推动协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