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教育似乎一直是一个宏大的议题,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个人行为与环境影响之间、日常行为与“碳”之间的关系是我们渴望探索却又找不到入口的谜题。诺路环保与未爱教育共同,在自然之友竹溪计划支持下发起的“校园碳报告”活动,计划在全国范围内招募20所学校并通过专业数据分析为其出具校园碳报告。以此为工具协助教师在校园展开碳教育。
本期直播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特别邀请到来自诺路环保的宫悦老师为各位教育工作者深入解析校园碳报告如何协助老师的教学工作、校园碳报告包含哪些要素、校园碳报告数据如何收集等内容。
欢迎扫描海报中的二维码回看直播,了解更多精彩细节!

一、校园碳报告的意义
通过产出校园碳报告的过程,老师和学生可以更全面的观察学习校园场的碳排放场景。促进他们对碳的理解和识别的能力。
校园碳报告如何在实际运用中承载教师们的教学工作,帮助学生建立日常生活与“碳”的联系?首先校园碳报告的核心概念与国家的3060(碳达峰与碳中和)战略相结合,从校园真实数据开展问题探究,有利于学校师生消弭从低碳知识到低碳能力之间的差距,帮助其进一步了解和辨析“碳足迹”,并提出减碳行动建议,同时利于培养系统的思维方式。
此外,“校园碳报告”的产出过程将与项目式学习方法相结合,作为学习生活的一部分成果进行展示,提升“校园碳报告”的价值和意义。
二、校园碳报告主要包含四大部分
第一和第二部分:依托UL平台,将校园场景采集的数据转化为科学的碳排放量数值侧重碳数据成果产出;第三和四部分主要是过程的展示型记录展示师生的教学过程。



三、“校园碳报告”数据收集
一份完整碳核算报告所考量的数据非常庞大而复杂,考虑到校园场景内碳数据指标的收集难度,本次“校园碳报告”试点活动中我们主要收集:校园基础数据和14个比较显著的有代表性的校园数据。
校园基础数据包含学校占地面积和师生数,为后续提供每名师生或单位面积内的碳排放相对数值提供参考。
直接的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碳包含以下14项基础指标:
1.直接燃烧产生的碳排放气体(食堂炉灶、锅炉房等);
2. 消防演习中灭火器的使用也是直接产生二氧化碳的原因,以及报废的灭火器等;
3. 含氟的制冷剂/臭氧破坏剂,通过观察空调/冰箱/冷柜等制冷设施的成分构成;
4. 学校自有校车的消耗(行驶多少公里、加油数量等);
5. 电力消耗,可以通过学校后勤得到学校场景消耗的电力度数或者是财务数据,财务数据需要进行二次转换;
6. 热能消耗,诸如热计量表、供暖费等,同电力消耗收集方式相同;
7. 交通运输板块的长途交通(学诸如校老师的因公差旅),若此部分数据比较敏感,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收集这一数据;
8. 租用校车(市内交通),鼓励学生们在出行方式上进行深入探讨;
9. 废弃物部分的非危险废弃物处置;
10. 废弃物部分的危险废弃物处置;
11. 教材、书籍,老师教具(购买频次,数量等);
12. 校服,每学年学校发放的校服总量;
13. 食物、蔬果, 食堂采购周期及采购量;

四、碳数据收集与项目式学习内容相结合
上述碳数据在收集过程中可以怎样与项目式学习内容相结合呢?
指标9和10涉及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可以在此过程中鼓励学生们通过向前追溯和向后追溯,讨论废弃物如何被生产、利用、废弃,以建立完整的认识和系统知识;
指标11-14作为消费品,主要探讨消费品的循环利用和可能产生的碳足迹等,收集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其与日常生活的相关性做好对学生们的积极引导。
此外,第14项指标——水,涉及对整个生命周期系统的思考,有利于学生们进一步理解碳足迹。因此,整个“校园碳报告”从一开始的数据收集到过程记录,以至最后的成果展出都与“碳”教育的启发和知识科普息息相关,老师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课程框架进一步启发学生们对于自然的探索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和对低碳型生活方式思考。

五、交流互动环节
直播过程中,我们也征集到了来自一线教育工作者的问题,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们存在的疑问有哪些吧!
问题1:完成碳数据收集后应该如何解读数据,是不是纵向比较学校连续几年的数据,以及横向比较和同类标准学校的水平?
答:宫悦老师回应道,如果学校能提供连续三年的数据,平台可以为学校做一个纵向对比,诸如三年中学校的碳排放有什么新的变化,是高了还是低了,追溯变化产生的原因和低碳实践的更多可能性;如果同类标准的学校比较多,可以在同批数据中进行横向对比,探讨更多的减碳空间。这两个维度的数据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问题2:现有的“校园碳报告”针对全国范围内的中小学进行试点,是否有对于高效的支持呢?
答:1.大学校园的生活情境更复杂,暂不列入此次试点范围;
2. 考虑到高校的大课堂授课模式,PBL项目式学习方法更适用于在高校社团进行;
3. 后续也计划生成一套更普适社会生活不同场景的碳科普方案,欢迎后续进一步交流。
六、试点学校招募
招募对象:20所
招募条件:
· 全国境内的中小学
· 学校愿意收集并反馈校园内可能产生的碳排放信息
(包括:直接温室气体排放、公共事业采购、交通运输、废弃物、消费品五大类共14项数据,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够收集到的数据情况进行填写。)

本期直播中来自诺路环保的宫悦老师对于碳数据收集方面的指标进行了非常详细的解释,相信能够为各位教育工作者对于“校园碳报告”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期待未来同各位教育工作者一起探寻校园里的碳足迹,探讨校园碳报告的更多可能性!
主办方

诺路环保(Novaloop),由自然之友孵化的社会企业,前身为自然之友“零废弃赛会”项目。诺路环保致力于为城市生活中的各类活动或场域提供基于能源管理和资源管理的环保解决方案。诺路环保通过向大型赛事、会议、嘉年华或办公园区内的公众传递环保知识、促成环保行动,为活动或场域的品牌增添绿色附加价值,同时带动公众意识及生活方式的改变。

未爱教育,致力于打造基于研究的教育创新实验室,通过孵化教育公益产品,推动儿童及青少年的“关心品质”的发展,创造有爱的未来。我们以促进教育公益系统性变革为愿景,致力于研究、支持和实践更多的“关心”特质的教育创新。我们希望通过联合一大批的非营利组织,基金会,学校,教育局,企业以及社会人士,打破行业、专业和文化界限,推动协同创新。